
扎根農(nóng)村教育28年,她用呵護與鼓勵溫暖著孩子們的心。
課堂上,她是多面手,除了語文,她還負責數(shù)學、音樂、美術等課程教學;生活里,她扮演“媽媽”的角色,給孩子們洗衣做飯,給予每一個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。
“讓孩子們能多讀點書,走出鄉(xiāng)村?!边@是她努力工作和堅守的動力。
她就是西塞山區(qū)河口鎮(zhèn)牯牛洲小學教師李春梅。

“我一手拿著課本,一手在黑板上書寫板書,一回過頭,只見學生們坐在簡樸的課桌前,渴望知識的眼神一動不動地匯聚在我的身上。”時至今日,李春梅清楚地記得年輕時上課的一幕,那一瞬間的感受也時刻提醒著她肩上的重擔。
1995年,年輕的李春梅毅然踏上了鄉(xiāng)村的講臺。在河口鎮(zhèn),她先后輾轉(zhuǎn)石龍頭小學、新港小學、閘口小學、牯牛洲小學。
石龍頭小學四面環(huán)山,出行極為不便。有一次,一名學生生病,李春梅想也沒想就背著孩子沿著彎曲的山路來到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,一直守護在其身旁直到病情好轉(zhuǎn)。
2004年,李春梅來到河口鎮(zhèn)新港教學點工作。這里更為偏僻,下車后,還要步行1個多小時才能達到學校。學校后面是陡峭的山崖,一到暴雨天,雨水沖刷著山體,渾濁的山洪咆哮著傾瀉而下,一直沖到操場上,情形極其嚇人。天氣冷的時候,李春梅就點燃平時做飯用的柴火,供孩子們?nèi)∨?/span>
“農(nóng)村的家長每天天不亮就去地里干活,很多學生早上吃不好,中午又吃些方便面、火腿腸。”李春梅說,她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。于是,她經(jīng)常多炒些菜、熬些粥,端到教室給學生改善伙食。
幾年下來,砍柴、擔水、做飯……李春梅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本領。而她也早已習慣,每天除了教學外,她一大早就到校打掃衛(wèi)生,中午給學生做飯、夾菜、舀湯。放學后,她上山拾柴火、種菜。

28年的教書生涯,李春梅傾盡全力,從未懈怠。平時備課、上課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她都悉心研究,博采眾家之長,創(chuàng)自己之特色,做到每一堂課都“胸中有書,目中有人,手中有法,課中有樂”。
李春梅是一個進取心極強的老師。剛參加工作時都在偏僻的山村學校,工作任務繁重,接觸的教育資源有限,來到閘口小學后,她深感自己在專業(yè)上的短板。為了及時跟上不掉隊,她自費訂閱了相關的教育專業(yè)書籍,向城區(qū)里的同事借資料,暗地里給自己“充電”。
李春梅說,教授語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“接觸美-挖掘美-領會美-創(chuàng)造美”的過程。在教學中,她不斷探索靈活、高效的教學方法,聯(lián)系實際生活,深入淺出,讓學生自覺自發(fā)地去體會語文之美,深受學生喜愛。
在教育教學上,李春梅大膽改革,進行了“七彩童年,快樂作文”的探究。她帶領學生觀賞奇石、觀察野菊花、放飛風箏、種蔬菜、包水餃等,不斷帶領孩子們在生活實踐中挖掘?qū)懽魉夭?。李春梅指導學生們創(chuàng)作的《可愛的家鄉(xiāng)》《放飛童年》《七彩石》等作文在各級小學生作文大賽中均獲得了較好的成績。
不僅如此,愛好音樂、舞蹈的李春梅還在學校里擔任音樂老師,每年都自己編排節(jié)目,帶著孩子參加“六一”“元旦”等聯(lián)歡會,不少節(jié)目在區(qū)里表演時收獲好評。
作為一名班主任,李春梅管理的班級作風嚴謹,班風正、學風濃,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,所帶的班級多次被評為優(yōu)秀班集體,深受領導和家長的好評。

“生命至上,安全無小事。”這是李春梅的工作信條,日復一日,她為了學生的安全奔跑在學校教育工作一線。
過去很多年間,由于學校大多地處偏遠,交通還不是很方便,李春梅每天都會護送學生上下學。如今在牯牛洲小學,李春梅也會在放學時一直守著學生,等待家長來接??吹矫恳粋€孩子都安全離開后她才下班。
李春梅說,農(nóng)村的留守兒童比較多,其所在的河口地區(qū)江河湖汊密布,交通發(fā)達,學生的防溺水教育和交通安全是學校安全教育的重點。
于是,李春梅結(jié)合季節(jié)特點,實行“日日講,周周清,月月結(jié)”的防溺水宣傳。她自創(chuàng)了“1255030”規(guī)范,即“12”——每天早上進行2分鐘安全教育;“55”——每周五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開展相關安全教育;“030”——在重大節(jié)假日或寒暑假前,集中開展相關安全教育不少于30分鐘。
不僅如此,李春梅還要求班主任和安全信息員如實填寫“1255030”安全教育內(nèi)容,并堅持每天填寫,嚴格落實到位。
這一套“組合拳”下來,李春梅所帶的學生安全意識都很強,沒有發(fā)生一例安全事故。
“每次看到學生們能夠平安到學校上課,作為老師的我覺得無比舒心?!崩畲好氛f,自己愿做牯牛洲上的一株梅,為鄉(xiāng)村的明天,平添一抹綠意、一縷芬芳。